票貼新聞


  • 【2025最新】夫妻一方信用不良能借錢嗎?專業解答一次告訴你

    還款能力 作為主要依據。但若夫妻雙方名下有共同財產或是聯名帳戶,另一方的信用狀況也可能被納入考量。 根據 2024 年金融聯徵中心統計,約有 18% 的家庭貸款因配偶信用不良而遭到延遲或拒件 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並非所有情況都會受到影響,主要取決於借款的性質與貸款機構政策。 夫妻一方信用不良,是否影響借款取決於貸款類型與銀行政策。 一方信用不良的影響範圍 銀行房貸: 夫妻雙方通常都需提供信用紀錄,因此配偶信用不良,幾乎必然影響核貸。 信用貸款: 若僅一方申請,通常只審核申請人本身,但若需共同保證人,則會審查另一方。 小額借貸: 部分合規平台僅看個人信用,影響較小。 車貸或典當: 多數以抵押品為主,配偶信用不良影響有限。 總結來說,若配偶信用不良,影響最大的是 房貸與共同貸款 ,影響較小的是小額...

  • 【2025完整解析】夫妻一人信用不良會影響另一人借錢嗎?專業解答與案例

    建議 常見陷阱與風險提醒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夫妻一人信用不良會影響另一人嗎? 在台灣的聯徵制度下, 夫妻雙方的信用紀錄不會自動互相連結 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個人的信用紀錄良好,理論上不會因為配偶信用不良而被拒貸。 不過,若是 聯名貸款或家庭聯徵審核 ,銀行可能會考量整體負債比與家庭還款能力,此時配偶的信用不良就會成為影響因素。例如購屋房貸或共同簽署貸款時,雙方都必須經過信用審核。 若是聯名或共同借款,夫妻信用會被同時評估。 信用不良的定義與影響 信用不良通常包括:信用卡長期延遲繳款、貸款違約、呆帳紀錄,或負債比過高。這些紀錄會被金融機構送交聯徵中心,並影響往後的借款評分。 延遲繳款超過 90 天 → 記錄為重大違約。 債務協商或更生 → 信用分數大幅下降。 循環利息過高 → 增加銀行認定的風...

  • 【2025完整解析】借錢會影響信用評分嗎?該怎麼維持信用?

    的信用評分 借款過程中常見風險與陷阱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信用評分的構成與重要性 信用評分(Credit Score)是銀行與金融機構判斷借款人還款能力的依據。台灣的聯徵中心會蒐集每位民眾的借貸紀錄,依據還款狀況、負債比例、信用卡使用情況等資料計算信用分數。這個分數直接影響你能否成功借款,以及適用的利率高低。 還款紀錄:佔信用分數約 35%,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。 負債比例:佔約 30%,衡量收入與負債的平衡。 信用歷史長度:佔約 15%,越長越穩定。 新開戶與查詢紀錄:佔約 10%,頻繁查詢會降低分數。 信用種類:佔約 10%,貸款類型多元且正常使用,有助於分數。 信用評分主要由五大因素組成,其中還款紀錄影響最大。 借錢對信用評分的直接影響 借錢本身並不會自動降低信用評分,真正影響的是「借錢...

  • 【2025最新】借錢平台收取的服務費合理嗎?完整解析、案例分享與比較表

    常會收取 服務費、撮合費、帳戶管理費 等。這些費用用於維持平台運作、信用評估、金流轉帳以及風險控管。合理範圍一般落在 借款金額的 2%–6% 。 若遇到超過 10% 甚至高達 20% 的收費比例,就必須特別警惕,這可能涉及不合規的放貸行為。根據 2024 年金融消費調查,約有 28% 的借款人因不了解平台收費標準而承擔了額外的財務壓力。 服務費包括系統維運、信用評估、金流轉帳與風險準備金。 與銀行貸款收費的差異 銀行貸款的費用主要包括 利息、帳戶管理費、抵押品評估費 ,費率透明,受金融監管嚴格規範。而借錢平台收費彈性較大,部分甚至未完全公開細節,導致借款人容易忽略隱藏成本。 根據金管會數據,銀行平均手續費占借款金額的 0.5%–1% ,而 P2P 或民間平台則可能收取 3%–8% ,顯示出顯...

  • 【2025最新】為什麼借錢金額明明不大卻一直被拒絕?原因解析與成功案例

    借款被拒的常見原因 借款被拒絕並不單純取決於金額大小。以下是常見的原因: 信用分數過低: 即使借款僅 3 萬元,若信用分數低於 600,仍有極高機率被拒。 負債比過高: 銀行與平台會評估你的「月收入 vs 負債比率」。超過 40% 往往被視為高風險。 收入證明不足: 申請人若無法提供穩定薪資單或報稅資料,很可能被拒。 申請紀錄過多: 短時間內多次申請不同平台,會留下「查詢紀錄」,導致信用評分下降。 工作性質不穩定: 臨時工、無固定薪資者常被視為風險族群。 小額借款被拒的主因不在金額,而是信用與財務狀況。 數據與比較表:銀行 vs 平台的審核標準 以下表格比較銀行與平台在小額借款的審核標準與拒絕率: 項目 銀行 借款平台 信用分數需求 650 分以上 580 分以上 負債比要求 35% 以下 ...

  • 【2025最新解析】借款與投資如何搭配最安全?完整指南、數據比較與真實案例

    查清單與三篇案例分享,幫助你在借貸與投資之間找到平衡點。 目錄 借款與投資的基本觀念 資金配置的核心原則 常見的搭配模式與風險 借款與投資比較表 安全檢查清單:如何降低風險 案例分享:三種不同搭配的經驗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(FAQ) 借款與投資的基本觀念 借款的本質是「提前動用未來收入」,而投資的本質則是「以現在的資金換取未來報酬」。當兩者結合時,形成所謂的財務槓桿。適度的槓桿能提升報酬,但過度槓桿則會放大風險。根據2025年台灣央行的金融穩定報告,約有 23% 的家庭因借款投資失敗而陷入財務困境,顯示搭配時必須謹慎規劃。 借款與投資需同時考量報酬與風險。 資金配置的核心原則 在進行借款與投資搭配時,應遵守以下三大原則: 借款利率低於投資報酬率: 若借款利率高於投資報酬率,將造成財務赤字。 ...

  • 【2025最新】借款申請時間要多久?完整解析與案例分享

    方式 案例分享:三位借款人的經驗 縮短借款申請時間的技巧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影響借款申請時間的主要因素 借款申請時間長短,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: 借款管道: 銀行、民間平台、當鋪、信用卡各有不同。 申請文件完整度: 文件愈齊全,審核速度愈快。 信用狀況: 信用分數佳,核准速度快;若信用不良則需更久。 借款金額: 金額愈大,審核愈嚴謹,時間愈長。 是否有抵押: 抵押品需估價,也會影響時間。 借款管道與文件完整度,是決定申請時間的關鍵。 不同借款管道的平均申請時間 以下為2025年各主要借款管道的平均申請時間: 銀行信用貸款: 3–7 天,部分需 1–2 週。 民間合規平台: 24–72 小時,文件齊全最快一天內核准。 當鋪質押借款: 即時,最快可當日撥款。 信用卡預借現金: 幾乎即時入帳。 從...

  • 【2025最新】借款與分期付款哪個比較划算?完整解析與案例分享

    列表 借款與分期付款的數據比較表 案例分享:三種不同情境的選擇 如何判斷哪種方式更划算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借款與分期付款的定義與差異 借款,通常是指透過銀行、合規民間平台或當鋪取得一筆資金,再依契約約定按期償還,並支付利息。分期付款則多見於信用卡或電商平台,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,選擇將金額分期支付。表面上,分期付款給人「輕鬆分攤」的印象,但實際上仍包含手續費與隱性成本。相比之下,借款的額度彈性更高,可自由運用,但需要經過審核與信用評估。 借款可自由運用資金,分期付款則多綁定特定商品或消費。 2025年借款與分期利率比較 根據2025年金管會與銀行公會資料,台灣的個人信貸平均利率約為 5%–9%,房貸則更低,約為 2%–3%。相較之下,信用卡分期雖然部分標榜「0% 利率」,但往往收取 3...

  • 【2025最新】民間借款利率會比銀行高嗎?完整比較與案例分享

    境 案例分享:三種不同借款人的選擇 風險與安全檢查清單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銀行與民間借款利率差異 一般而言,銀行借款因受金融監管,利率較低,流程較嚴格;而民間借款則提供更快的資金調度,但利率往往較高。差異不僅在於數字,更在於核准邏輯與條件。銀行強調信用分數、薪轉紀錄;民間則強調資金靈活性,甚至接受信用不佳的借款人。 銀行利率低但條件嚴格,民間利率高但彈性大。 2025年利率數據與趨勢 根據金管會統計,2025年台灣銀行信貸平均利率落在 5%–9% ,而房貸則為 2%–3% 。民間借款則依平台與地區差異,通常落在 8%–20% 。雖然表面上差距大,但在某些情況下,民間借款也可能接近銀行水準,例如當鋪質押借款(5%–8%)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因利率下降趨勢,部分民間平台開始降低利率以吸引...

  • 【2025最新】借款還款方式該選哪一種?完整比較與案例分享

    真實故事 風險地雷與安全提醒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常見的還款方式類型 在2025年台灣金融市場中,最常見的借款還款方式包含以下幾種,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特性與適用族群: 本息平均攤還: 最常見的房貸與信貸方式,每月繳納相同金額,但早期以利息為主,後期本金比例逐漸增加。 等額本金: 每月固定攤還本金,利息逐月遞減,初期金額較高,適合收入穩定、能承受前期壓力的人。 先息後本: 借款期間僅繳利息,到期一次還本,適合短期資金需求,但需小心「到期壓力」。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: 期滿一次性償還本息,風險高,通常僅見於短期融資或民間借貸。 借款還款方式多元化,每種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。 還款方式比較表與數據分析 以下表格整理四種主要還款方式的差異,假設借款金額 100 萬元,利率 5%,期數 5 年,便於清楚理解...

  • 資料 141 到 150 共 161

    熱門標籤